2)400 只有段云一个倒霉蛋(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第一,文章第一,总分第一。”

  “是呀,是呀,”田晴嘿嘿一笑:“看来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呢,对了,今年你们博士生的情况怎么样。”

  吴菲菲向田晴解释了一遍刚刚讨论的结果。

  田晴听闻后,点点头:“看来今年博士生的竞争比较激烈呀,我们组博士生一共入选了三个人,祝你们都能拿奖。”

  桌子旁的段云,此时只想把耳朵塞住,我听不见,我听不见。

  他此时的境况确实有些尴尬,留在邯丹216的孙沃和莫文琳见到情形不对,都跑去里间实验室做实验了,邬胜男去了张疆,几个本科生都没来。

  于是,段云发现周围除了他以外的五个人,许秋、吴菲菲、陈婉清、田晴四个都进入了国奖答辩,还有一个韩嘉莹已经获得了国奖……

  只有他一个倒霉蛋。

  众人交流过后,回归正常的科研节奏。

  接下来的几天,许秋连续撰写文章,终于在周日把那篇半透明体系的AM文章给肝了出来,交由其他作者们帮忙修改。

  他和魏兴思讲了一句,然后就把莫文琳放在了共一的第二位,魏兴思也没多说什么就直接同意了。

  因为现在组里和龚远江的合作处于蜜月期,包括龚远江后面发的几篇AM文章,也都是带着许秋和魏兴思名字的,许秋和魏兴思并排在一起被放在了大约六七八九十作的这个位置,不过都没有挂通讯。

  许秋手中的这篇文章,他和莫文琳是共一,后面排着有陈婉清、邬胜男、韩嘉莹和龚远江,另外还带上了新来的本科生徐心洁,因为她帮助莫文琳完成了一些实验。

  这个工作满打满算,一共花了十天时间。

  从零开始,花费十天时间完成一篇文章,而且这还是AM级别的文章,可以称得上非常之快。

  当然,如果算上莫文琳代劳的实验,以及前期在模拟实验室中的时间,折算一下差不多是两三个星期左右。

  不过,目前器件的重复性数据还不够,莫文琳在假期前后加起来做了20批左右的器件,还差10多批。

  周一,简短的组会。

  魏兴思还是没有让几位本科生参加,打算再考察他们一段时间。

  吴菲菲有了两个本科生手下,现在实验的进度明显快了不少。

  上周她的体系,器件性能已经提升到了10%以上,达到了%,而且在使用热退火、溶剂退火处理后,器件的滞回现象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她一边指挥着本科生帮她做实验,一边自己整理文章。

  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没有系统,在摸索实验的时候,就会比较麻烦,他们需要一步步的摸索,从最开始的什么处理都不做,然后逐步尝试各种优化手段。

  不似许秋可以直接拿到最优的条件,节省下大量的时间。

  段云继续整理“钴纳米线掺杂PVDF

  请收藏:https://m.ddxs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