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9 这一届的新生,都这么猛的嘛(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蓝河他们国庆是正常放假,从十月一号到七号,而十月九号,也就是周六要补班,学姐和学妹和他们约好了到时候一起过去。

  邬胜男那边,有一个IDIC-M的工作要做,而且还有4TIC、IHIC等新材料的合成,任务还是比较多的,她现在和新来的本科生殷后浪一起做合成,许秋基本不用操心她们这个组合,博后的能力还是值得信任的。

  莫文琳这边,许秋让她继续做不同厚度电极的半透明器件,帮他收集数据。

  许秋在216房间里溜达了一圈,最后返回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工作。

  他要尽快把手头的PCE10:IEICO-4F、PCE10:FN-4F体系的半透明器件文章给肝出来。

  半透明器件不需要NIM三方检测,也不需要光源、电镜测试,大多数的表征在自己实验室就可以完成。

  许秋之前已经完成了五张主要图片、三成左右的正文撰写工作,预计再花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能够把文章写出来。

  到时候可以先写一下《焦耳》的综述,总结一下自己组里这一年来关于ITIC非富勒烯受体的工作,而且还可以向同行们好好宣传一下,提高课题组的影响力。

  影响力这种东西需要一步步的建立,通过一篇篇文章的发表,反复强化同行们的印象。

  当同行一看到许秋、魏兴思的名字,就知道这个组就是那个经常发AM、JACS一区顶刊,偶尔发发《自然》大子刊的课题组,之后在收到许秋、魏兴思的稿件,进行审稿的时候就会不自主的产生联想,这个是大组哎,工作做的也不错,就随便提点意见让他们过了吧,就算挑刺估计也拦不住他们。

  这有点类似于网游里面的阵营声望,在一个阵营里的声望越高,NPC的初始好感度越高,就越容易通过判定,或是接到隐藏任务,比如这次《焦耳》的约稿,假如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课题组,肯定不会有主编主动找上门来约稿,只能自己乖乖的去投计划书。

  十月八号,周五,今天学校正式收假,周六还要补班,这也意味着接下来要连着上班十多天。

  早上七点,许秋和韩嘉莹一起约了早锻,现在他们一个住北区宿舍,一个住南区宿舍,距离还是挺远的,步行的话,要走20多分钟,接近半小时才能到,往返一下就是一个小时。

  两人虽然都在邯丹校区,但颇有异地的感觉。

  这种情况下,早锻场所继续选择之前的南区就不合适了。

  于是,他们找到了新的场所,是连接本部和北区的一条大道,被称作“本北高速”。

  这里一方面算是两人宿舍位置的“中点”,当然相对来说距离许秋更近一些,另一方面离材料一楼和食堂都比较近,锻炼完毕可以直接吃个早点

  请收藏:https://m.ddxs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