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7 拿了十几个诺贝尔奖(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DDAA……”连接的类P3HT的D-A共聚物。

  至于为什么是“……DDAADDAA……”,而不是常见的“……DADADA……”结构,许秋很好奇,也很想知道,但是看了一遍文章,并没有找到答案。

  如果许秋是审稿人,他肯定会提出这个问题。

  可惜他不是,他也懒得因为这个小问题专门发封邮件去询问。

  其实,许秋内心里已经猜到了可能的情况。

  那便是徐正宏他们本来打算开发一种类P3HT的给体材料,去和他们组里开发的IDTBR体系适配。

  结果合成出来发现这种材料和IDTBR适配性一般,或许器件性能只有6%、7%。

  这时,他们刚好看到许秋的ITIC文章发表,就通过某种渠道弄了点ITIC,拿过来和刚刚热乎的PDCBT材料试了试,结果发现器件性能还不错,达到了10%以上,于是就直接整理出来一篇文章。

  不然,徐正宏他们这文章应该不会这么快就发表出来,许秋ITIC材料的文章才刚刚出来两个月,而且,徐正宏他们放着自家的IDTBR体系不用,给同行的ITIC材料开发适配的给体材料,这也说不过去啊。

  当然,对于材料领域来说,动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你要是能找到一个各项物理性能远超石墨烯的材料出来,哪怕你说你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并将其命名为X物质,只要能被别人证实、重复出来,连发几篇《自然》主刊问题不大,甚至直接提名诺贝尔奖,隔年获奖都不难。

  科研圈就是这么简单直接,真要是有什么颠覆性的成果,你行你就能上。

  许秋也幻想过系统能够能看穿他的伪装,给他整点黑科技啥的,直接让蓝星文明直接跃升为二级、三级文明之类的。

  可惜手里的是科研辅助系统,只能一步步的靠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前期就连积分都得扣扣巴巴的省着花,不过现在已经好多了,可以火力全开去摸索脑海中的想法。

  另外一篇一区顶刊是发表在AM上的,龚远江那边也整了新活儿出来。

  他们开发了另外一种新的小分子给体材料,然后和IT-4F受体材料结合,再一次刷新了全小分子体系的世界纪录,达到了%。

  全文只有效率高一个亮点,当然这也足够了。

  #送888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科研领域会有连锁反应,一旦某个地方取得突破,可以迅速扩展到其他类似的领域中。

  而龚远江因为和魏兴思组深度的合作,提前拿到其他组拿不到的材料,就可以吃下更多的蛋糕。

  这个世界也是这样的,关键性的进步都是单个精英个体造就的。

  大多数人

  请收藏:https://m.ddxs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