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削王爵_宋朝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啊。

  免赋一年两年,甚至于三年已经是开了天恩了。

  五年,谁知道五年之后什么样。

  五年,你朝廷的国库能承受得起么。

  答案就是,能!为什么这么说,此时的大宋王朝,商业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

  吞并辽国,也并不是说一时之勇。

  辽国试图入侵大宋是一方面原因,大宋想一统九州实现华夏大一统也是一方面原因。

  还有就是,高度发达的商业,还有最重要的远洋航海。

  使得世界财富大半集中于大宋,大量的白银净流入,这其实未必是一件好事。

  贸易顺差使得大量白银净流入,会使得物价贬值。

  虽然国库如充盈的气球一般,光是航海贸易,每年带给国库的收入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些钱流通到市场就会过于饱和,造成通货膨胀,钱不值钱。

  简单的说,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大宋的经济,大家看生产丝绸,瓷器,茶叶这么赚钱,比种粮食合算多了,于是都改稻为桑,为茶,生产经济作物。

  但是这样一来,粮食的价格就上涨了,粮食储备就减少了。

  一旦发生天灾,没有粮食储备,粮食价格又高,会出大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国家对出口的产品大量收税,将税收作为补贴,应对灾荒。

  崇祯皇帝基本就是这个做法,将大批太监派出去,作为海关的税收人员,收上来的税收不入国库,叫内帑,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救灾,战争,或者大型水利项目,就从这笔钱中支付,不会对国库预算造成影响。

  理论上,一国贸易顺差约等于该国总供给对总需求,国民储蓄对国内投资的剩余。

  通常对非资源出口国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的时期易出现贸易顺差。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开疆拓土。

  一来可以稀释掉过多的白银流入,二来随着地域版图的扩大,经济体量的增大,造成这种白银净流入的局面对于大宋经济的影响就比较小了。

  所以,对辽北五年免赋,朝廷是完完全全能够承担的起的。

  不但承担的起,朝廷还会把大量的新作物的种子,在辽北普及起来。

  为什么会造反,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大家都穷,穷的揭不开锅吃不上饭。

  等百姓们都安居乐业了,生活富足了。

  王八蛋才会跟着你造反,即便是造反,也是不堪一击。

  像是契丹这些部族,尽量的让他们和汉人杂居。

  实现民族大融合,女真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些女真人要么前移到了内地,要么被分散各处。

  与汉民族的交融现在看不出效果,几十上百年之后,大家还能分得清你是女真还是汉人么。

  到最后,都只是大宋的子民罢了。

  玉米、马铃薯、番薯、大豆等等农作物的普及,很快就能取得成效。

  至少目前各部落之间,不会再有吃不上饭的情况。

  适合游牧的民族放牧,适合游猎的民族打猎,适合耕种的百姓,继续耕田。

  对于契丹贵族,朝廷采取的都是安抚的政策。

  像是契丹王宫的耶律宗真,日子过得是相当的逍遥。

  首先王宫所有开支,都有朝廷一手操办。

  耶律宗真每日无所事事,和石小凡在一起经常吃喝玩乐,混吃等死。

  请收藏:https://m.ddxs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