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八章 科学与儒学之争(上)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习一些兵书兵法,武器制造,军医、军械、军事交通、科研、后勤这些知识。学成以后就会被按排到军营中担任一个特殊的职业,章子俊称谓“参谋”,不入朝廷营兵编制,这参谋兵有平安府发月银,在外人看来就是平安伯安插在军营内部的“奸细”,可是一般这种“参谋”是随主官一起上任,一个百户队中才配有一位,“参谋”主要是主持军营中的医疗、后勤、火器弹药知识、传书通信等方面,不插手作战方面的事。朝廷在榆林、神木河套外,驻军二万,其余的全是地方驻军,称谓地方兵,不算朝廷营兵。弘治以来朝廷对各地这种武装是一种默认的状态,因为不花朝廷一文钱,加上边关连年吃紧,有地方上的武装守卫着,减轻的朝廷许多的困难。重要是地方武装只是守备自家门口,一般为防盗防贼,这样的武装在全国到处都是。什么祝家庄、晁家寨、安风寨等等星如棋布。区别就是规模大小,如果在一个地方强盗盛行的话,那么私家武装的人数就会多,榆林是边关,跟内地又不一样,为了防止蒙古鞑靼的劫掠,地方上组织各私家护卫统一协防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过在榆林的守兵只有一家私人武装,就是平安伯府,昔日在朝廷军营中混的,目前全部加入到了地方兵营中,褚茂林前几年去世后,有大儿子顶上为游击将军,属于朝廷编制外,小儿褚施就在平安镇私家护卫中担任炮兵营长,季琮、刘玉也以百年,都有儿孙继承,不过是在平安伯府当私家兵,还有当年的彭韶,周寿弟等后人,也是一样,目前在河湾带着一个火枪营,一个火炮营,一个掷弹营。周寿弟一家共七个儿孙全部在科技学堂军事科毕业。

  平安镇科技学堂所毕业出来的学生,不为考取功名为目的,因为想要去考也得不到好成绩,不过有一点比考取功名更厉害,只要能毕业就能得到一份让人足够眼红的工作,月银跟七品官同级。这就要说道当初王芿峤主张开办学堂时的初衷,王芿峤就是官场老油子,也是各种名利场的高手,把人心已经摸透了。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做官等于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还有就是扬名立万,光照千秋让后人崇拜。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对读书人来说只是个过程,而扬名立万让后人崇拜难度系数直达天顶,所有天下的读书人,不管做官的还是做学问的,全都痴迷身后能留下点什么?

  学堂内部凡是在学术上有自己见解的都可以成书,不花钱,帮自己出书,这在当今大明文人来说可谓是石破惊天,杀伤力太大。什么史籍、诗词、散文小说。连话本都可以。

  这就是当今西北学派兴起,随着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工业的兴起,商业得到重视

  请收藏:https://m.ddxs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