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2章 学术新星_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领域,这也解释了一位诺奖得主为何会这么关注他们的成果,并且亲自下场。

  不过,诺奖级别的成果也不是年年都有的。在大家都没什么产出的情况下,也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评选出当年最有突破性的成果。而现在登上《science》封面的耶鲁,毫无疑问会很有机会。

  而在论文第一作者一众名字里面,作为顺位第一的陆时羡自然也受到了不少的关注。

  无他,这就代表着贡献度。

  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一般都是核心人物或者说关键人物才能署名在这个位置。

  如果之前陆时羡还能自称籍籍无名,但他拥有三篇《cell》,甚至首篇也是封面论文,无论如何他的名字已经在生物圈或是整个科研圈流传。

  再经过这次《science》的封面论文,说起来他也是手握四篇顶刊论文的大手子了,唯一的遗憾可能是没有什么奖项,也没有亲身参与过什么上档次的学术会议。

  一次两次或者说三次可以说是运气所致,但第四次总会让人印象深刻,好奇心起。

  这一点,在不少人看见他在科学引文索引网站(sci)留下的信息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传播。

  顶级期刊总是拥有这样的魅力,只是不到半天的功夫,全球范围内的重大成果就从大洋彼岸扩散到世界各地。

  华国各大媒体科技新闻频道再次对陆时羡进行了报道。

  “【震惊!学术新星陆时羡又发顶刊:已经第四篇!】”

  “9月28日,出生在华国金陵的学术新星陆时羡首发science,这已经是他的第四篇顶刊,就在去年,陆时羡曾因在植物与病原体协同进化机制方向的研究,在数月内连发三篇cell。”

  “据了解,到目前他年仅二十四岁。”

  尽管并没有太引起国内大众的关注,但起码在圈子里还是一笔不小的谈资。

  燕大。

  徐志鸿院士的办公室里,一个年龄比他稍小的老者拿着一本崭新的期刊不时露出意外之色。

  “这小子怎么回事?我还以为这次去耶鲁,他会消停不少。没想到这才过多久,就又弄出点动静出来,真是离谱啊!”

  “不过,这么好的成果他怎么不在国内拿出来,这次又白白便宜了耶鲁,我实在不能接受啊!”

  徐志鸿也在浏览桌上打印出来的期刊内容,听到他的话摇头失笑道:“老马,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老样子看不开啊。”

  “小陆要是在国内,你认为他能发的出来这种级别的文章吗?”

  老马本想倔强的说一句怎么不能,但话到嘴角却变成了:“要不咱们燕大也弄几台三代测序仪玩玩?”

  许志鸿听完,点点头又摇摇头。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都不在这个位置了,你现在跟我说也没啥用。”

  “而且实话说,你这个提议虽然不错,但暂且在国内还不具备成熟的条件。”

  这话自然说的马玉恒失语,不过他也很清楚问题的答案。

  在国内?

  能发就见鬼了。

  因为现在压根就没有三代测序仪这玩意。

  目前能够完全吃透二代测序技术的都不算太多,才刚刚出现的三代测序仪,就连国外都还在观望的状态。

  更深一步想,是否能够通过立项也是两说。

  请收藏:https://m.ddxs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