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9章 巨人的肩膀_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时羡一笑,摇头道:“稀客倒谈不上,这次过来就是专门来看看您。”

  对面的苏长清自然不会信他的鬼话,但听着心里还是很高兴的,随即用颇为感慨的语气看着他。

  “你的成长速度比我想象中要快上不少。”

  “能在燕大一直优秀下去,并且在情况更加复杂的国外做出一番成绩,你如今在国内生物科研圈里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这个形容词其实很恰当。

  陆时羡虽然上过几次新闻,登过几次报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成了人见人爱的明星。

  除非他做出能够轰动全国的普惠性成果,否则科研出再多论文,也离最普通人们的生活太远太远了。

  就算当时听到,也只会惊呼一句:真学霸,好厉害!

  但时间过了,也就被遗忘了。

  如今过了数月,他的名气如今仅限在生物科研圈流传。

  而这种情况恰好符合陆时羡的预期。

  他是渴望名气不假,但目前的他尚且还无将这种名气转化成声望的能力。

  能保持低调也是极好的。

  只是稍微聊了几句,苏长清对陆时羡的知识宽广度赞叹不已。

  “你发在《cell》上的研究成果我看了,在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互作关系上已经走出了一大步。”

  “而这一步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人研究重要植物病原菌致病性的调控机理及分泌途径,还有重要作物病害防控的新策略与新思路。”

  “但似乎我能看出来,你那个研究方向还有继续深挖的潜力?”

  闻言,陆时羡只能在心里暗道大牛果然就是大牛,这都能看出来?

  苏长清虽然暂时不是院士,但他的确具有等同于院士水平的学术水平。

  因为他执掌着金陵大学生科院唯一一个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生物医学多和病原体打交道,对于病理学涉及颇深。

  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和微生物学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

  金陵大学生物系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学术委员会的院士成员大多有早年曾经在金陵大学求学的经历。

  有这么多大佬在背后撑腰,他这个实验室主任当得颇为稳当和舒坦。

  唯一的遗憾或许就是没能评选上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委员。

  于是,陆时羡赞叹地点点头:“没错,我的这三种调控机制都是基于植物能够防御成功病原体入侵的情况下。”

  “如果植物防御失败,接下来的二次调控具体情况还尤可未知,我之前提出的结论还适不适用也是一个未知数。”

  苏长清却是笑着,接连摇头:“已经很不容易了。”

  “说起来,植物病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满打满算也不足两百年。”

  “上世纪的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在于植物抗病育种以及抗病基因遗传规律研究,在这个时间内慢慢对植物抗病性的研究形成

  请收藏:https://m.ddxs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