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8章 这个跨度是不是太大了?_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nature》......”

  此时,马玉恒拿烟的手微不可察地抖了一下。

  而张云良直接嘴角则是不断抽动着。

  “陆学弟你认真的吗?”

  “说实话你投《cell》我都能比较能理解。”

  “《nature》这个是不是跨度太大了一点?”

  陆时羡看了看两人的反应,忍不住说道:“能不能听我说完啊。”

  “我刚刚想说的是《naturecellbiology》。”

  听到他的解释,两人这才点点头。

  那就没事了。

  对他表示理解。

  因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在未成国际大牛之前,cns就是有着这样的魔力。

  既然论文发不了cns,那我发子刊总行了吧。

  但其实就连子刊也不是那么容易发的。

  只要挂上cns与柳叶刀名字的,一般影响因子就在20左右及以上。

  像这类子刊是除了主刊之外,和其他老牌顶级期刊并处于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的期刊则是收录了sci,或者其他通用的收录检索系统的论文。

  除开鲜为人知的ssci、scie和cpci以外,其实以前ei也挺火的。

  作为科技文献检索系统的巨头之一,它的期刊质量非常高,并且十分权威。

  但不知从何时起,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成了国内甚至世界上对科研人员水平量化的指标。

  并从此愈演愈烈。

  而且至少也得在一区,才能够得上第三梯队的门槛。

  在2010年,国内学者能在cns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刚过100篇。

  能在其子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虽然多了一些,但也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没办法,其实科研也讲人情,也讲意思。

  平均水准的论文能上这种顶级期刊,那大概率是和编辑部是老熟人,又或者是该领域排名前三的学者。

  我们经常能发现国内发表在其他期刊的成果和刊登在cns上的科研成果水平相当。

  因为除了那种真正世界级的大成果,人家就是不会鸟你,自动扔给了旗下的子刊进行审核。

  所以在学术界关于期刊的门道不是一言两语能够说的清楚的。

  不过在他们看来,陆时羡想投给《自然-细胞生物学》这个想法还是有些冒险。

  因为陆时羡现在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他投的论文投到编辑邮箱之后,大概率是吃灰的结果。

  谁会放着知名大学教授们的论文不看,去在意一个本科生的成果呢?

  这时,张云良倒是给了陆时羡一个好建议。

  “陆学弟,你这篇论文虽然比较新颖,但也是二次创新。”

  “自然子刊固然流弊,但是太不保险了,中间耗费的时间成本太大了。”

  “为了保险,我看不如投咱们自己人创刊的《cellresearch》。”

  此言一出,就连马玉恒也

  请收藏:https://m.ddxs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