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章 如此提醒_[三国]七步成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千[三国]七步成湿!

  杨修到时,曹操已命人再上了一壶酒。见人已在眼前,随意道:“来来,德祖坐。”

  杨修诚惶诚恐躬身一礼,在曹操微笑里坐了下来。

  此时正是未时一刻,不早不晚;地点是花园亭中,十分舒坦。曹操身边还有郭嘉与荀彧,想来只是闲聊之时说起自己。

  杨修心中已有一番计较,神色亦是十分自信。

  如今乱世,群雄并立。如他们这般世家公子,大多有着极大抱负。有人揭竿而起,自立为王;有人四下奔波,唯求贤主……但不管手段如何,目的皆是一样的。

  ——荣华富贵也好,无尽权势也罢,谁不想要?

  他坐下之后,听得曹操问到:“曹植近日课业学得如何?”

  杨修起身恭敬道:“四公子少而聪颖,敏而好学。已学完《孝经》、《论语》,《孟子》等,近日则在学习《诗经》,颇有心得。”

  曹操闻之,面色温和挥手命杨修坐下:“唉,今日闲聊罢了,德祖你何须如此拘谨。”

  杨修依言坐下,并将曹植先前所做文章递于曹操。

  曹操阅读之余,眼中先有一分笑意,片刻后眉头微皱,接着才变幻成些许的诧异。他最后将纸张递给荀彧,意味深长道:“文若也来看看。”

  任何文章,先看到的必然是字。

  曹植的字写得很好看,字里行间距离也极为恰当,一眼便令人赏心悦目,是一般十岁少年断无的控制力。

  荀彧忍不住道:“好字。”

  曹操颔首微笑。

  “建安五年,战乱纷争。时物价昂贵,民生大损……”

  这一篇文章,乃是不久前因战乱缺粮导致城中物价变动时杨修命曹植思考原因而作。这篇文章辞藻平淡,并无异彩,甚至开头几句读起来索然无味。

  但其后曹植表达的观点,却足叫各人刮目相看。

  曹植在文中说,物价的根本在于其价值,如粗布无论如何贵不过锦缎;但又因民之需求而变,譬如行军打仗需要的粮食多,百姓种的粮少了,而这又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因而供不应求,粮价便居高不下。就跟人一样,能满足需求的就被看重,因而贵;反之则贱。

  荀彧心下惊异。

  杨修让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孩做此文章,显然是他心中抱负。二则曹植居然洋洋洒洒下笔数百字,其中心观点甚至如此理智且分明。

  ——这样的小少年,难道当真如他所记得的平淡无奇?

  他思索瞬间赞叹道:“仅以十岁幼龄便做的如此文章,文若甘拜下风。”

  荀彧此言自然十分谦虚,但此等状况须得谦虚。

  “文若不必贬低自己。”曹操满面笑容,他拍拍郭嘉肩膀,笑道:“郭奉孝啊郭奉孝,我倒是有些明白你为何输了。看来我这老四,也不输一般人啊!”

  郭嘉苦笑不语。

  观点虽好,但毕竟曹植文采不佳,

  请收藏:https://m.ddxs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