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72章 积阴气聚成凶地 乘夜色逃出生天(下_兰若蝉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带这许多人马在阴地夜巡,似乎有些说不通。”

  “若是他们事先得了天宗的情报呢?”,庆云反问道。

  “那也……太巧了……,他如何知道我们会泅水绕关?”

  “这……”,庆云一时语塞。

  “管不了那么多了,前面就是汾水关,还是老办法,走水路。希望不会有什么意外。”

  》》》》》敲黑板时间《《《《《

  书到此处,开启了山西地理考证之旅。

  山西的地名得名都非常的久远,两周时期,大多数地名都已经定名。

  阴地关,汾水关,辛置,阴底都是存留至今的真实地名。

  所以说山西地理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关于尧舜的历史,本来笔者准备放在系列另外一部作品中深入阐述的。但是由于笔者已经进入了中年危机的特殊时期,身体和家庭状况剧变,是否真能顺利完成整个系列,笔者已经没有过于乐观的预期。

  所以呢,就在本作的敲黑板时间里先铺垫一些。

  笔者之前说过多次,尧舜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对接是后世附会。

  尧舜主要活跃于大洪水时期。

  结合之前我们讲解过的上古水文,大洪水时期的黄河中下游是巨大的冲击平原,洪水泛滥,几乎不适合人类生存。

  大禹治水,导河治淤,主要疏通的的是自积石山至河南黄河中上游段。

  之前我们提到山西的长治平原,在大洪水后留有湖泊,但那还不是当时山西最大的湖泽。周代有九薮,十薮之说,说的就是大洪水褪去后形成的几个大湖。

  十薮细节,我们后文分说。这里我们先之谈晋地山西。山西当时最大的湖,上古叫做大昭,也称大陆,秦汉时期已经萎缩,故称昭余。湖的位置就在现在晋中平原,太原(晋阳)西南。

  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就是大禹治水时期的传说,所谓晋阳湖就是指的大昭湖。

  大昭湖在南北朝的时候规模尚大,郦道元的《水经注》有考,称为邬泽。到了唐代该湖已经缩小为山泊,“(汾州)文湖,一名西河泊,在县东十里。多蒲鱼之利。”(《元和郡县志》)

  而元明之际,曾经的大泽已经仅余几处小池塘,不能再称为湖泊了。

  远古晋中尚且多泽,那河网密布,河流不定,九泽当道的齐鲁地区又岂是宜居之地?

  太行山是高原与平原的分界,也是大洪水时期华夏民族活动区域的一个边界。直至殷商,齐鲁仍为东夷。

  能够记录这一点的,也是地名。

  太山,当然,现在所称太山是指东岳太山。

  而上古太山指的是今太岳山主峰,霍(太)山。所谓晋地,吕梁(意为脊梁),太行(意为祖脉)夹汾河,太岳横亘在吕梁太行之间,就像H的那一根短横。

  帝尧生地太原陶唐古国就在太岳脚下,于汾水之阳,平章百姓,是为尧都平阳。

  山西,就是当时华夏文明的中心。

  下一节我们整理尧舜禹简史的时候会引经据典,逐一分说。

  接下来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北魏。

  鲜卑拓跋龙兴平城,也就是今日大同。

  当时中原与蛮夷的分界是雁门关,平城在雁门北。

  所以,虽然大同太原今日同属山西,在当时却已有华夷之别。

  但是拓跋氏敬尧舜,尤其是对帝尧的祭祀,几乎不断。

  对比《汉书》,《后汉书》与《魏书》,虽然“汉承尧运”,但真正的帝尧后人刘氏却没有祭奠尧的传统。反观北魏一朝,不但祭奠频繁而且记录详尽,北魏尊尧是认真的。

  所以世人对于尧舜的认知,主要有先秦北魏与唐注史记两大版本。

  这也就是为什么笔者认为尧,舜,禹的历史一直非常清晰,在北魏之前,关于尧舜的记载,高度统一,毫无悬念。

  请收藏:https://m.ddxs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