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细数四椒夸地广 概举三说论天长_兰若蝉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是了。吕府血案,京里定是有人要查的。

  只要我们还在,那必然是案件的焦点。

  便没有人会随便尝试先去问责太子。

  而我们知道的其实也很有限,身上也没有什么能够直接威胁到太子的证据,反倒能为他争取不少时间。”

  庆云好像也忽然想明白了,一拍大腿,

  “对!真正有力的证人是那个金重见,他随吕文祖回京,必然深知吕将军和东宫的往来。

  我觉得太子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把他转移掉。”

  几个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谈了半宿,最后都是倦了。

  前一天在众人牢里自然睡得不安稳,而明日可能还要应对案官盘问,这一夜弥足珍贵,须用来养足精神。

  若非如此,这几个年轻人可能真要秉烛聊到天明,才能压压这跌宕风波激起的胆战心惊。

  因为有每日观星望天的习惯,暅之的作息一向极有规律,很少懒床。

  所以他是四人里起得最早的,却眼见日上三竿,竟无人打扰,不禁诧异。

  待其他三人陆续醒了,也都是不无疑惑,他们怎么就这样被遗忘了呢?

  遗忘?

  那到不曾忘。

  只是处理吕文祖一案的本是御史中尉高道悦,此时已是奈何桥下无头冤魂。

  这案子涉及高官,自然不得马虎,虽然换人审理是出于不可抗力的因素,但究竟由谁来接手,还是须要尚书省批文的。

  北魏时期,尚书省的权力已经被弱化,主要职能只是发布公文,而决策出自门下省。

  当时门下省侍中李冲,也兼任当今太子少傅,相当于太子的老师,此刻正随皇上祭祀,并不在京中。

  按规矩,尚书省仆射北海王元详此时可代政务,但他一向是个甩手王爷,根本不鸟这事,直接使人转给崔休。

  这个崔休嘛……哎,前文说过,家中逢丧,昨天便已经告假。

  那烫手山芋就这样滚啊滚地又转回了门下省,交到黄门郭祚手里。

  这可把那郭祚急的,捧着公文踱来踱去,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样的案子能吃人!

  他焉能闻不出里面的血腥味儿?

  就在郭祚茫然无助,不知找谁来顶这口缸的时候,老宦官林内侍神秘兮兮地便装私访,带来一条口谕:一干人证都被控制在安丰王府软禁,暂无大碍。兹案体大,所涉甚广,擅权自专,恐有僭越。

  然后老常侍又讲了很多看似有的没的废话,诸如少傅在离京前如何对太子嘱咐啊,太子和少傅间如何师慈子孝,相互敬重。

  见对方口口声声不离自己顶头上司,郭祚哪有不心领神会的道理?

  于是他便提起朱笔在公文上一勾,交付驿卒,转呈皇上御批。

  嵩山到洛阳虽不过一日路程,但便是这番里里外外,要等到听见个响,那也不知是几日之后的事情了。

  只是这些公务程序上的波折,岂是庆云等人

  请收藏:https://m.ddxs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